致公黨中央:將互聯網金融納入金融監管框架
2015年 / 03月02日
"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的產品和業務類型,將其納入包括'一行三會'和地方政府金融局(辦)在內的金融監管框架內,并注意發揮市場主體自治和行業自律管理的作用。"致公黨中央一份關于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提案提出上述建議。
2月27日致公黨中央召開全國兩會情況通報會。據了解,致公黨中央將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交32份提案和5篇發言, 經濟方面提案主要涉及互聯網金融、深化稅制改革、小微企業發展、企業走出去等方面。
《關于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提案》提出多條具體建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鼓勵、扶持互聯網金融進入原有金融體系尚未覆蓋的薄弱環節。建議監管部門研究制定面向互聯網金融的優惠政策,引導其向"廣度拓展、深度挖掘、東資西引"三個維度發展--一是面向小微和三農,覆蓋未被傳統金融業充分服務的客戶群,利用"高效率、低成本、小額度、廣覆蓋"的優勢,產生持續健康的盈利模式;二是支持互聯網金融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商務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深挖高黏著度的創新價值服務潛力;三是利用互聯網無邊界的優勢,撮合中西部增量商業機會與東部閑置資金對接,改善我國東、中、西部資金配置不均衡的格局。
在監管層面,提案建議明確不同業態的業務監管主體,將互聯網金融納入我國金融監管框架,實現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主體自治三者有機結合。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的產品和業務類型,將其納入包括"一行三會"和地方政府金融局(辦)在內的金融監管框架內,并注意發揮市場主體自治和行業自律管理的作用。不同監管主體要按照國務院"放松管制、簡政放權"的要求,盡量減少行政審批和行政監管,探索實施"負面清單"式的監管模式,注重劃定監管"紅線",充分授權行業自律組織進行自律管理,引導市場主體強化內部治理和內部制度,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力度。
此外,提案還建議制定互聯網金融有關行業技術標準,進行行業準入管理和動態分級管理;建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協調機制,適時成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從長期發展來看,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大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比如:統籌建立多維立體的大數據體系,構建全面有效的信用體系,推進監管創新,改善金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