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雙十一看日日順的互聯網斷點思維
2014年 / 11月13日
從11億美元收購高德地圖,到5.86億美元入股新浪,再到6.85億投資UC瀏覽器,日日順可以說是阿里巴巴“聯姻”中少有的“實體企業”。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今年雙十一與日日順“聯姻”,無疑是阿里近幾年投資中最劃算的一筆交易之一。今年雙十一,在阿里571億的交易額中,大件網購、移動端、三四級市場是天貓、淘寶兩大平臺的三大增量,而這三個增量都與日日順物流密不可分。
以大件商品為例,往年雙十一,淘寶、天貓平臺的大件商品占比基本維持在4%-5%左右,今年雙十一這一數據預計達到近20%。借助日日順物流的配送網絡,天貓大家電第一單15分鐘就實現了配送入戶,輕松實現了大件物流破局。
“中國有6億人居住在農村,他們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上網,一旦物流配送和安裝服務都能跟得上,中國農村大件網購市場迎來爆發期完全在情理之中?!碧熵堌撠熑藢Υ吮硎尽?/span>
但要建立覆蓋全國的大件物流服務網絡不是一日之功,尤其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到目前為止,能夠覆蓋城鄉的大件物流服務網絡目前只有日日順一個。電商企業和外資連鎖企業要將大件產品投送到全國各地去,日日順就成為不二選擇。
日日順物流不僅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務斷點閉環,而且是電商企業完成全流程用戶體驗的關鍵所在。當然,這也是阿里巴巴“聯姻”日日順的關鍵所在。
阿里巴巴“男二號”蔡崇信就曾表示:“阿里的投資邏輯就是兩條,第一是增加用戶和增加用戶粘性,這就是為什么投資UCWeb,因為他有超過2億的活躍用戶;第二是提升用戶體驗,阿里和海爾的日日順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不管是送冰箱的速度還是幫你裝好、過幾天還問你滿不滿意,這就是提升體驗?!?/span>
就像馬云、馬化騰當初要和馬明哲一起合伙賣保險一樣,阿里巴巴和日日順也是去年因為電子商務中的服務“斷點”走到了一起。如今,雙方不僅破解網購“最后一公里”難題,而且推動虛實融合模式走向成熟。
與痛點思維不同,互聯網斷點思維不是單純解決用戶某一環節或者某一節點的痛點,而是通過全流程的協同給用戶提供全流程的解決方案,目前,阿里巴巴與日日順正在實現初衷。
在“斷點”思維的引導下,雙方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阿里和日日順希望在物流“最后一公里”領域,把日日順物流變成一個社會化的物流大平臺,并對全社會開放,給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而這正是“斷點”思維“并聯、開放”的內涵所在。
正如凱文·凱利在《網絡經濟的十種策略》書中所說“蜜蜂比獅子重要:當力量逐漸遠離中心,競爭優勢屬于那些知道如何擁抱分散的控制點的人”。依托日日順大平臺,日日順物流目前已經聚合的9萬輛“車小微”資源,整合社會上閑置的車輛和人員為我所用。
《中國新時代》執行主編仇勇表示,互聯網過去是“痛點”思維,現在應該進入“斷點”思維,把各種服務的節點連接起來解決“斷點”問題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焦點,但它更需要互補式的合作和可擴展式的開放。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網平臺參與進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全流程體驗服務。
中國生活消費標簽:從阿里雙十一看日日順的互聯網斷點思維。